《攻坚》这部影片的最大亮点便是福建舰上的歼-15T战斗机的身影,不少观众对其起飞方式产生了好奇,纷纷猜测是飞掠甲板起飞还是弹射起飞。经过我对片中细节的仔细观察后,可以较为明确地判断出其采用的是弹射起飞方式。对此,我想从几个方面进行论述与剖析。
首先,在《攻坚》专题片中,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偏流板前方停放着一架完整的歼-15T战斗机。它的尾焰明亮,呈现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力。通过对其外形特征的认真分析,可以确认这架战斗机并不是传统的歼-15,而是经过优化设计的歼-15T。这一细节的呈现,无疑证实了歼-15T成功部署在福建舰上,标志着中国海军舰载机的发展又迈出了重要一步。
展开剩余75%其次,我们可以观察到甲板上影子的尺寸变化。从影子的表现来看,它的阴影面积从大变小,这意味着飞行高度逐渐增加。如果是飞掠起飞,福建舰的投影面积应该保持相对稳定,但眼前影子的变化却反映出飞行器正在向上滑跃的很明显的轨迹。这一现象咏叹着战斗机起飞过程中复杂的物理变化,充分展示了福建舰的设计理念和技术实力。
接下来,要特别提到的是弹射控制室。当舰载机成功起飞时,发出的“砰”的声音再也不是我所熟悉的那种典型的滑跃起飞时的声音。这种声音不仅仅是发动机加力的咆哮,伴随而来的是一种能量的释放感,给人一种强烈的震撼感。这与山东舰的滑跃起飞形成鲜明对比,可见其起飞方式的独特性与先进性。
更值得注意的是,在这一声巨响之后,厂方人员和航母上的操作人员一同拥抱,激动地欢呼,甚至有人热泪盈眶,他们感慨道:“17年了,孩子也长大了。”这一幕不仅道出了参与者的喜悦与自豪,也象征着这种弹射起飞方式的革命性突破。从传统的起飞方式到如今的弹射起飞,其实是一次质的飞跃,体现了中国海军在航母作战能力上的重大提升。
我国家航空母舰的交付不仅是一个时代的交接,也是新的能力诞生的开始。过去,航空母舰和其他武器装备在交付后通常会经历一段适应期,经过相对漫长的训练与联合演练才能形成战斗力。然而,福建舰在交付时却已经具备了实战能力,这一点是前所未有的。这意味着从装备交接之时,它所承载的战斗能力便是完整且坚固的,真可谓是二合一的高效交付。
以往,我们的军队在接收到武器装备时,或许只是收到一个“健康的婴儿”,经过数月的磨练与训练,才逐渐成长为能够投入实战的战士。而福建舰的交付不同,它已经经过了充分的前期训练和严格的实战考核,尤其是在艰苦的110多天海试中,它已经蜕变为一个“身强力壮的勇士”,拥有应对各种任务的能力。这样的交付模式大幅缩短了形成战斗力的时间间隔,意味着未来新航母的快速投入使用将成为常态。
这种模式的出现,预示着军事装备交付与训练将更加紧密结合,以前武器装备厂家和军方的协同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,但如今“军厂一体”正成为新的主流。技术指导与军事训练的深度融合,使得从指挥员下达甲板清空指令,到各个岗位的准备,以及“二号位可以起飞”等口令的执行,都体现了参训人员在实战标准上的要求之高。
如果我们能够在海试、训练与实战之间建立更加紧密的联系,将会在今后的航母服役、交付等方面产生革命性的变化。不久的将来,随着新航母的投入使用,那些曾经在荧幕上出现的影子将化为真实的歼-15T或歼-35投射到我们的眼前,令人期待和兴奋。届时,我们将无疑成为全球最幸福的人!
发布于:天津市永信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