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文旅深度融合的浪潮下,非遗主题民宿正以其独特的文化基因和创新表达,成为重构旅游体验的重要载体。“非遗+民宿”的跨界融合正在重新定义“诗与远方”的内涵,为文旅高质量发展开辟一条文化赋能、体验升级的创新路径。
在黟县西递村和宏村,1070家特色民宿串起了“民宿+非遗”的沉浸式徽州生活图景。
近年来,黟县大力培育具有非遗特色的民宿,引导民宿业主在民宿设计、装饰、经营等环节融入非遗元素。例如,隐匿于6000平方米明清徽派宅院中的“拾庭画驿”民宿,其前身为徽商邵氏家族宅院,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。该民宿与黄山市徽剧院合作,将徽剧戏班请进民宿,《红线盗盒》《天女散花》等经典徽剧在此常态化上演。此外,民宿还邀请当地非遗传承人在民宿内教授孩子和家长们制作鱼灯、藤编等小工艺品。
在宏村,“旧街墨野”民宿定期举办徽墨制作非遗技艺展示活动,让游客亲身体验徽墨制作的独特魅力;“塔川书院”民宿致力于发掘古徽州耕读文化,设立非遗传习、耕读文化体验等功能区。在黟县木榨油客栈、山居客栈、水墨东篱等民宿中,游客还可以参与徽州三雕、徽州彩绘壁画等非遗项目的制作。
西递村则根植楹联文化,打造“非遗传承体验区”,推广“抛绣球”“徽州祠祭”“徽州楹联匾额制作技艺”等省级非遗项目,让游客在西递村的民宿中,既能感受到古民居的古朴韵味,又能参与丰富多彩的非遗体验活动。
为了让非遗与民宿融合有新的活力,黟县还通过提供优惠政策、创造良好创业环境等方式,吸引了众多具有创新理念和专业技能的艺创人才来到黟县,他们将现代设计理念与非遗相结合,为民宿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创意和思路。同时,黟县还加强对民宿从业人员的培训,提高他们的非遗素养和服务水平,通过定期组织开展非遗知识讲座、技能培训等活动,邀请非遗传承人、专家学者授课,让民宿从业人员深入了解非遗,掌握相关的讲解和服务技巧,更好地向游客传播非遗。(夏 瑾)
永信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